科技創新
小保當公司:智慧賦能破難題 提質增效開新局
一季度以來,小保當公司牢固樹立“提升煤質就是提升效益”的理念,通過安裝煤水分離設備、加強現場管理、嚴格監督考核等措施,狠抓煤質管理,實現了效率效益“雙倍增”。
“創新”+“精益”智慧引領初戰告捷
煤炭發熱量是衡量煤炭質量的重要指標,而煤中水分的影響較為顯著。為降低煤質含水量,提高煤質發熱量,將“粗糧”做細。
年初,該公司在井下主煤流運輸的源頭建立了煤水分離系統,并設計了專門的振動分級脫水篩,將煤流中的水實時分離。該系統由阻尼布料裝置、渣漿泵、壓濾系統等裝置組成,采用大型水冷激振電機為激振源,塊煤處理能力每小時可以達到6000噸。
煤水分離系統投入使用后,試生產期間,由于沒有足夠的停產排水時間,工作面瞬時涌水量較大,煤水分離效果并不顯著。
惟創新者勝。該公司第一時間抽調精干力量,成立煤水分離系統攻關小組,通過對煤水分離系統開展攻關優化和技術改造,將大塊煤、小塊煤分別進行脫水上皮帶,脫水后的煤泥水則進入煤泥沉淀池。
“利用井下巷道,我們建立了煤泥水沉淀池和壓濾機硐室,采煤工作面運出的原煤經振動脫水篩脫水,煤泥水在沉淀池進行沉淀,真正實現了煤水分離,原煤含水量極大地降低。”一號煤礦智慧礦山管理室張安平說道。
充分利用智能化系統,發揮煤水分離系統最大的效能,是提高煤質的重要手段之一。改造過程中,該公司對煤水分離系統進行了智能化升級,通過引進智能控制系統,完成遠程集控一鍵啟停,實現了煤水分離系統與主井智慧主煤流系統的有效融合。
煤水分離系統投入使用以來,在全流程配合運行的情況下,煤質含水量降低了2.09個百分點,煤質平均熱值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69大卡。
“源頭”+“考核”提質增效提檔加速
一直以來,該公司堅持源頭管控,加大對采煤、掘進工作面的煤質管理力度,科學合理制定技術措施,嚴格落實割頂割底等現場考核管理規定。地測部門強化對地質構造的分析預判,并安排專人每天探頂底煤,防止割頂、破底。另外,在井下采掘工作面、皮帶大巷等地方分別設置垃圾回收點,將井下生產過程中清理出的廢料、雜物運上地面,從源頭入手把好煤質第一關。
抓好運輸過程管控也是煤質管理的重要環節。今年以來,該公司實行井上、下一體化運輸,實行全程質量管控。在井下原煤運輸系統加裝大型除鐵器設備,及時吸附意外進入皮帶系統的錨桿、破碎菱形網等鐵器雜物。
同時,以規范為導向,以創效為目標,認真梳理各流程環節,層層壓實責任,加強煤炭生產過程中煤質監督管理,不定期對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煤質進行采樣檢測,并對各采掘區隊實行量化考核管理,通過現場考核的方式,達到了提質增效的預期效果,確保了企業效益最大化。
據了解,按照集團公司鐵路長協銷售價格計算,煤水分離系統投入使用后每噸能夠增收27元。截至目前,已累計產生經濟效益7000余萬元,煤質提質增效快速成為小保當公司礦井高質量發展的強力“引擎”。(謝曉玉 馬瑞)